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智能+”重要战略,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对红木行业来说,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已不陌生。如今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促使红木行业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智能+”为红木行业升级注入动力
从“互联网+”到“智能+”,红木家具行业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作为传统产业,仍存在技术实践应用少、产能过剩等问题。依托前沿技术来提升生产的质量与效益,或许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目前,已有不少红木企业通过将机械设备、物联网、大数据结合,搭建新的生产模式,并希望借此提升生产效率,将时间及人力成本的容错率降低。
以物联网技术为例,通过在工厂安装智能化管理软件、传感器等设备,工作人员就可以借助网络对红木家具的生产设备及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同时,云计算技术为货物仓储提供了更及时的管理模式。销售管理人员可通过云平台随时掌握产品的出入库时间、件数等信息,从而能及时调整产品的营销计划。实现了将原本独立的生产存储空间,转化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部分。
此外,在产品营销方面,大数据技术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少红木企业通过与电商巨头合作,利用平台的大数据预判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让产品、价格、渠道与消费者的接触更加高效。
红木产业智能化发展需多方推动
“智能+”时代,随着人、产品、机器的全面互联,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提高。产品与生产流程不断交互监控,创造出更具市场价值的用户体验。同时,企业可通过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实时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调整营销策略。这种发展模式为红木企业带来的变化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还会在家具产品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成为企业新的竞争力。
但对于红木行业这类传统产业来说,智能化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竟在数据应用、设备数量、工业基础等方面,红木行业与当前市场的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同时,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红木家具企业对互联网、智能化的认知不清,也受到资金投入、技术门槛、人才储备的各种条件限制,数据化、智能化对企业商业价值的实际效用没能得到最好发挥。
因此,红木企业在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同时,应将产品质量与企业生产技术、业务拓展版块深度融合,强化质量支撑,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优化品牌的美誉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的深入发展预兆着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依托这股驱动力,逐步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新推广渠道,红木行业将进一步释放技术创新与产业积淀的巨大能力,并创造更强大的跃升空间。